寒假,幾個學校同學租了七人座小巴,開車到魁北克市和蒙特婁遊玩,此為魁北克市。攝影/紅番茄(下同)

 

 

好了,離開第一個爸媽均從事教職且沒有小孩在家的住宿家庭後,我告訴學校希望能安排一個背景不一樣的。這一次,我住進了一個典型的北美家庭:一對平凡的上班夫婦,兩個住在家裡與父母時有爭吵的青少年。

 

女孩子二十一歲,聰穎美麗,在臨市中心的 University of Ottawa 唸書;男孩子十九歲,還在唸高中。有一次男孩子與父母爭吵,聽得出來弟弟對於父母認為自己樣樣不如姐姐的心態,多所抱怨,但弟弟其實個性很好,親切有禮,姐姐則較為驕縱一點。

 

他們的生活就跟我們在社會寫實電影和電視劇看到的一樣:簡單樸實,晚餐通常是簡單的生菜沙拉、主菜和馬鈴薯之類等等,偶爾會在庭院烤漢堡,偶爾在地下室的起居室租影片看電影。媽媽有一次還從圖書館借一本小說給我看,那部小說曾拍成電影,是由黛咪摩爾和亞歷鮑德溫(Alec Baldwin)主演的「危險機密」(The Juror),小說還蠻好看的,我回台後才看過電影版,但還是覺得小說比較精采。

 

爸爸是愛爾蘭裔,起居室有許多愛爾蘭國花酢漿草的旗幟。有一次在起居室聊開了,談起愛爾蘭,他眉飛色舞,欲罷不能,向我解釋了許多我現在已經忘了的愛爾蘭傳統和黑啤酒。如果你說他是英國人,他會覺得你在汙辱他;對他來說,愛爾蘭與英格蘭顯然誓不兩立。

 

媽媽來自魁北克,母語是法語,她的父母還住在魁北克,不會說英語。一天,她的老爹來訪,媽媽烤了乳酪玉米片,我們坐在廚房,我一邊享用一邊聽他們聊天。爲了主動跟老爹攀談,我把離台前才學的法文搬了出來,用法文問老爹:「你會說英語嗎?」老爹:「不會。」

 

嗄?那我就不知道如何對話了,畢竟我的法文只有牙牙學語的程度。但老爹很親切,問我好不好吃?(C’est bon?)我畢恭畢敬回答:「C’est tres bon!」(很好吃)滿室都笑了。老爹與弟弟交談時,我豎耳聆聽,只聽見他問了弟弟幾個問題後,又問道:「這個女孩(指我啦)好不好啊?」小弟弟很乖,相當捧場:「非常好!」

 

我來加拿大以前,知道加拿大是英法雙語國家,西岸大多講英語,但首都渥太華講法語的人口不算少,而且若有機會到魁北克省遊玩,會說和看一點法語總是好的,所以曾經在台北學了幾個月的法語,事後證明果然沒有白學。後來與灰熊語言交換,我也向他近身討教了一些字母的發音,確實茅塞頓開。哈哈!「小平頭字典」果然也很有用!

 

住在這裡的三個月,與住在第一個住宿家庭時的心情大不相同。一來,這已經是我的第二期課程了,課程類似,所以我沒有像第一期那麼認真於課業;二來,我交了男朋友,約會時間增加了,所以週末呆在家裡的時間並不多,有時甚至在外留宿;又或許,第一個家庭的維琪是亞洲人,而亞洲父母的態度與西方父母的態度本來就有所差異…..總之,我對於這個家庭的情感連結似乎不如第一個住宿家庭,但是,我又很享受我在此所獲得的充分自由。

 

事實上,我很高興我做了更換住宿家庭的選擇,雖然這裡的食物沒有維琪家好吃,但這根本不是重點。一般人旅遊走馬看花,是不可能有機會親自體驗當地典型小家庭的日常生活,而這個平凡又真實的西方家庭讓我有了難得的機會。我覺得我很幸運,能先後經歷兩個背景截然不同的加國家庭生活。

 

第二個家庭的客廳收音機頻道就停在一個全部只放音樂的電台,沒有 DJ 說話,只有音樂,我常常反覆聽到一首歌的播放。有一回,我趕緊用隨身聽錄下片段,回台後到唱片行找這首歌,但是年輕店員壓根兒沒聽過。也真難為他了,因為幾年後,我靈機一動,把其中一句反覆出現的歌詞打在 Google 中,才發現那是早在 1972 年的唱銷歌曲,而那句歌詞就是歌名。我也終於在多年後找到這首當時在渥太華讓我感受良深的歌:第五度空間(The Fifth Dimension)的「昨夜我徹夜難眠」(Last Night I Didn’t Get To Sleep At All)。

 

聽歌吧!真好聽!

YouTube 連結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ztV3yWNJJw&feature=related

歌詞連結:http://www.superseventies.com/sl_lastnight.html

 

 

蒙特婁的民宅。

 

蒙特婁的小貓一隻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iche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