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1:塔普倫
Day 4
一大清早即前往小吳哥,繼續昨天傍晚未完的小吳哥行程。
先講一下古好了,雖然這並非我此系列日記的重點。8 世紀末,真臘國王闍耶跋摩二世(Jayavarman II)一統國境,最後定都靠近吳哥的訶里訶羅洛耶(Hariharalaya),正式揭開吳哥王朝的序幕。他的孫子耶所跋摩一世(Yasovarman I)889 - 900 年在位,遷都吳哥,成為第一個正式住在吳哥的高棉王。
後來,經過多次的內亂與外侮,繼任者也陸續建築神殿群,其中最著名的吳哥窟(Angkor Wat,約 1113 - 1150,也就是小吳哥)就是 1113 年戰功彪炳的蘇耶跋摩二世(Suryavarman II)登基結束亂局後,在其任內建立的。歷史眾說紛紜,以上是其中一種歷史說法。
不過吳哥王國 1431 年滅亡,從此吳哥古蹟被隱藏在茂林深處,直到 1860 年,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奧(Henry Mouhot)聽說暹粒北方叢林中有一個被人遺忘的高棉城,他僱請當地探險隊伍,最後在披荊斬棘之下,發現了隱身叢林深處且草樹蔓延的吳哥窟。
後來的歐洲探險家知道有此珍寶,開始絡繹不絕來此掠奪。
圖2:隱身叢林的廟宇。(翻拍自暹粒-金邊國內班機的機上刊物)
圖3:貪心的歐洲人運走大批古蹟石雕。(同上)
吳哥窟建築結構嚴謹,迴廊的浮雕精密細緻,可惜我的相機沒有廣角鏡,無法忠實紀錄所有大小建築的外觀全貌。而且當時不知道將來有一天我會把這些紀錄放上部落格,現在看看當時拍的相片,唉!These photos don’t do them justice.
我到訪的時間剛好碰上柬埔寨新年(4 月 14 – 16 日),所以人潮很多,尤其是朝聖的當地人,下次若有機會再來,應該會避開此一節日。
圖4:吳哥窟。
圖5:吳哥窟內一角有許多人上香祈福。
圖6:吳哥窟建築
圖7:吳哥的寺廟是爲神祇所建造的,階梯窄而陡,不利人攀爬,但是仍有許多當地人或遊客行走其中,包括我在內,這是一定要的啦,不然怎麼能一窺堂奥?有些窄階梯當地人一溜煙就爬上去了,但大部分的階梯,不分當地人或老外,還是都必須側身才能行走。其中吳哥窟內最高的一座高塔階梯設有繩索,幫助遊客通往最高層,據說以前未設繩索前,曾有法國人嘗試攀爬時摔落致死。
我在小吳哥花了最多的時間,結束後,前往大吳哥城,由南門進入。
圖8:大吳哥城的南門
大吳哥城內保存最良好、所剩規模最大的應該是百茵廟(Bayon),原有 54 座四面佛塔坐落其中,但現在只剩下三十多座了。
圖9:百茵廟的四面佛塔
圖10:微笑高棉
圖11:鬥象臺(Elephant Terrace)的細部雕刻
離開大吳哥城後,由東門出城,前往離東城門不遠的達高(Ta Keo)和田瑪嫩(Thommanon)等地。達高在建築期間曾遭雷擊,被認為不吉,所以此後即荒廢未能完成。
圖12:達高
圖13: 田瑪嫩。一個外國女生在那兒看書,西方人遊客總是在奇怪的地方開卷看書。
圖14:壁雕,不知道是不是在田瑪嫩。
大吳哥城北城門外不遠處的卜力坎(Preah Khan), 主神龕供奉一座 16 世紀的佛塔。卜力坎佔地很廣,有較多庇蔭之處,所以可以安排大中午的時程。幸虧我帶了指南針來,不然有時候在內部走啊繞啊,真的會在裡面繞不出來,搞不清楚剛才到底打哪個方向走來的。在這種連續迴廊層層擴散的神殿裡,我的指南針確實節省了很多可能迷路的時間。真佩服自己的神機妙算!
圖15:卜力坎
圖16:卜力坎
圖17:卜力坎中心的佛塔
這一天還走了哪些神殿,如果沒有留下相片,實在記不得了,最後值得一提的,就是塔普倫(Ta Prohm)。
塔普倫是闍耶跋摩七世爲紀念其母后所興建,十九世紀被發現時,已經被一棵棵巨樹虯髯的根部盤據,形成奇特的景觀。(見圖 1)
圖18:塔普倫
這一天將近日落時,大批外國遊客如朝聖般前往巴肯(Phnom Bakheng)等待觀賞日落,並鳥瞰吳哥窟全景。這是一座山丘遺址,需走好長一段階梯才可攀頂,不過當日天候不佳,最後大群遊客敗興走下雨後泥濘的山坡階梯,跌倒的驚呼聲此起彼落。(待續)
留言列表